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家视角 > 正文

专家视角:以成绩促发展 以发展惠全民——基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体育表述的学习点滴之一

发布时间:2025-03-18 |栏目:专家视角 |浏览次数:60

2025年3月11日下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国家治理的年度答卷,也是未来行动的路线图。深入学习不仅有助于把握时代脉搏,更能培养宏观思维,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战略性引导。

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工作回顾中关于体育的表述是“扎实筹办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巴黎奥运会取得境外参赛最好成绩。”

一、对过去一年体育领域成绩的明确肯定和表扬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表述既是体育工作总结性表扬,也是战略导向的体现,凸显了国家在体育领域的战略布局和综合发展目标。它通过具体案例(亚冬会筹办、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举办、奥运成绩)彰显了体育在国家战略中的多重角色——从提升国际影响力到促进经济消费,再到服务民生福祉,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以成绩促发展、以发展惠全民”的良性循环逻辑。二、对大型赛事组织能力的认可  

1、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冬会)于2025年2月7日至14日在中国哈尔滨市举行,以“绿色环保、团结亚洲”为主题,展现了体育竞技与文化交流的深度融合。第九届亚冬会的筹办体现了中国在承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的高效组织能力,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还通过冰雪运动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2、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则展示了国家对民族文化传承与体育融合的重视,这类赛事既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结合的重要平台。

三、对竞技体育成绩的突破性肯定

巴黎奥运会“境外参赛最好成绩”的表述直接肯定了我国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反映出中国竞技体育实力的持续提升。这一成绩不仅是对运动员的褒奖,也是对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的认可。

四、“扎实筹办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成绩优异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中,中国代表团展现了强大的综合实力,最终以32金27银26铜的优异成绩收官,稳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并包揽了本届赛事64枚金牌中的半数。

2、关键词:“扎实筹办”

政府工作报告用“扎实筹办”的词汇对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进行了评价。“扎实筹办”是一个强调务实、细致、有序推进筹备工作的表述,其核心含义是要求在执行某项任务或举办某个活动时,必须脚踏实地、注重细节、周密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或浮于表面。

(1)核心要义:务实与高效结合

●“扎实”:强调基础牢固、工作细致、不留漏洞。要求筹备过程中不搞“花架子”,而是通过科学规划、责任落实、资源保障等方式,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经得起检验。

●“筹办”:侧重于系统性安排,包括前期调研、方案制定、资源调配、风险预判等全流程管理,注重从整体到细节的协调统一。

(2)深层含义

● 反对形式主义:中国近年来在政策执行中多次强调“扎实”的重要性,如“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这与中央反对“形象工程”、“敷衍应付”的导向一脉相承。

● 风险防控意识:在复杂环境下(如国际形势多变、突发事件频发),强调“扎实筹办”也隐含着对潜在风险的充分预判和应对准备,例如疫情防控、舆情管理等方面的预案设计。

(3)与类似表述的对比

● 区别于“积极筹办”、“加快筹办”等强调速度和态度的表述,“扎实筹办”更突出质量导向,要求“快中求稳”。

● 相较于“认真筹办”,“扎实”一词更凸显对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而非单纯的态度端正。

(4)“扎实筹办”既是方法论(如何做),也是价值观(以什么态度做)

● 它要求执行者既要有“钉钉子精神”的韧性,又要有“绣花功夫”的精细,最终实现“筹备过程可控、结果可期、群众认可”的目标。

● 这一表述的背后,反映了中国治理中“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对实效的追求。3、筹办亚冬会的战略意义

(1)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助力“体育强国”战略。

亚冬会的筹办是中国落实“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延续,巩固北京冬奥会成果,进一步普及冰雪运动,促进冰雪产业与区域经济(如东北振兴)深度融合,形成“冰雪+”产业链。带动冰雪旅游收入的增长,冰雪装备国产化率的提升,推动冰雪产业成为万亿级新增长点。

(2)提升国际影响力与区域合作  

作为亚洲最高规格的冬季赛事,亚冬会是展示中国办赛能力、促进国际体育交流的窗口。通过承办亚洲顶级冰雪赛事,展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成果,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塑造和在国际冰雪事务中的话语权,尤其在东北亚地缘政治复杂背景下,有助于以体育为纽带深化与周边国家合作。

(3)促进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

 通过大型赛事带动全民参与冬季运动,呼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同时推动冰雪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

五、“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始于1953年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七十二年来成为展示民族文化、促进全民健身的重要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24年11月22日至30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以“团结奋斗、扬帆征程”为主题,旨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团结。本届运动会首次实现全国各地区代表团“大团圆”,包括台湾、香港、澳门首次正式组团参赛。

2、关键词:“成功举办”的基本含义

政府工作报告用“成功举办”的词汇对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进行了肯定。“成功举办”的字面解释是指某件事(如活动、赛事、会议、庆典等)被顺利组织、实施并完成,未出现重大失误或中断。其隐含意义不仅指赛事活动“办完了”,更强调其过程和结果符合甚至超出预期目标。

(1)“成功举办”的核心要素

● 目标达成:赛事活动实现了预设的宗旨,如宣传、交流、庆祝等与最初设定的目标相比超额完成。

● 执行顺利:赛事活动流程流畅、人员配合到位、突发问题妥善解决。

● 参与满意度:参与者、观众、嘉宾、主办方、社会舆论、专家等,对赛事活动的评价积极并认可。

● 社会影响:赛事活动参与人数、媒体报道量、知名度提升、推动合作、文化传播、引发关注等产生了积极效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营造了和谐环境。

(2)“成功举办”的潜在延伸含义

● 隐含对比:可能暗含活动曾面临挑战(如资金不足、时间紧张、外部压力),但最终克服。

● 政治或宣传用语:在某些语境中,“成功举办”带有强调“合法性”或“权威性”的意味。

(3)“成功举办”是一个多维度的评价本届运动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 奖项设置:取消金银铜牌,改设一、二、三等奖,淡化竞技性,强调参与性。

● 民族大联欢:休赛一天举办文艺表演和联谊活动,促进各民族交流,如新疆代表团与海南、湖南等地的“交各民族好朋友”联欢会。

● 吉祥物与会徽:吉祥物“吉贝”以海南黎族文化为灵感,象征民族团结,会徽融合三角梅、鹿回头造型及数字“12”,体现海南地域特色。

● 火炬传递与晚会:火炬传递路线贯穿海南多地,闭幕式举办表演项目颁奖晚会,展示民族文化与现代体育的结合。

● 表彰与总结:2025年2月17日召开总结大会,表彰105个先进集体和250名先进个人,肯定其在赛事组织、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贡献。

3、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意义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运动会是各民族文化交流、团结互助的重要平台,通过展示传统体育项目(如押加、珍珠球等),彰显“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强化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2)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  传统体育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会的举办有助于抢救濒危民族体育文化,增强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促进边疆地区稳定与发展  通过赛事举办地(如海南、内蒙古等)的辐射作用,带动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经济,增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六、“我国体育健儿在巴黎奥运会取得境外参赛最好成绩”,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核心含义

(1)字面解读:这句话不仅是对中国运动员拼搏精神的褒奖,更折射出国家体育发展的战略成果。

(2)对比范围:强调“境外参赛”,即排除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土作战优势),突出在海外竞争环境下的突破。

2、潜在背景与数据支撑中国代表团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奖牌数、总成绩超过了此前在境外(非中国本土)举办的历届奥运会(如伦敦2012、里约2016、东京2020等),创造了历史新高。

(1)2012年伦敦奥运会:38金,金牌榜第2。

(2)2016年里约奥运会:26金,金牌榜第3。

(3)2020年东京奥运会(因疫情延期至2021年举办):38金,金牌榜第2。

(4)2024年巴黎奥运会:40金,与美国并列金牌榜首位,即称为“境外参赛最好成绩”。

3、深层意义

(1)竞技体育实力提升:反映中国体育在训练体系、科学备战、人才储备等方面的进步,并在一些非传统优势项目上(如田径、艺术体操、花样游泳等)取得突破。

(2)国家软实力象征:奥运会成绩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优异成绩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国际影响力。

(3)体育政策成效:体现“体育强国”战略的成果,展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路径。

4、延伸思考

(1)“境外最佳”的特殊性:海外作战需克服时差、气候、裁判倾向性等挑战,成绩含金量更高。

(2)与本土奥运的对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获51金(金牌榜第1),巴黎成绩虽未超越本土,但境外最佳已标志中国体育的全球竞争力趋于稳定。

(3)未来挑战:需关注优势项目的可持续性(如跳水、乒乓球)及新兴项目(如攀岩、滑板)的布局,应对欧美国家的竞争压力。

5、巴黎奥运会取得境外参赛最好成绩的意义

(1)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体现  优异成绩反映了中国体育训练体系、科技助力(如科学选材、数据分析)的优化升级,以及“奥运争光计划”的成效,彰显中国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

(2)提振民族精神与国家软实力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金牌突破,凝聚了民族自豪感,向世界传递中国积极向上的国家形象。

(3)推动体育产业与大众参与  奥运明星效应带动青少年体育培训、运动装备消费等产业发展,同时激励更多人参与全民健身,形成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良性互动。

七、深层逻辑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三大体育事件——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筹办、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巴黎奥运会境外参赛成绩突破,是我国体育事业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

1、政治意义

通过体育赛事强化国家认同,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大主线,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拓展外交空间。

2、经济意义

大型赛事拉动投资、消费和就业,冰雪经济、民族地区旅游、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3、社会意义

以体育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平衡区域差距(如东北振兴、边疆建设),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国民幸福感。

4、文化意义

体育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载体,既展示现代中国活力(如亚冬会和奥运会),又弘扬传统文化(如民族运动会),增强文化自信。

结语

1、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工作回顾中关于体育的表述集中体现了中国以体育为支点,统筹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发展的战略思维。

2、回顾这三大体育事件,既服务于国家软实力建设,又夯实了体育强国的根基;既体现竞技体育的突破,更彰显体育在经济转型、民族团结、文化自信中的综合价值。

3、对这三大体育事件回顾,其深层逻辑在于通过“赛事+产业+文化”的协同发展,构建“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体育动能,最终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与人民福祉的协同共进。

Copyright @ 2025 冠军之路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2022030179号